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逐梦千里:两名“山外客”的“山里”创业记

发布时间: 2024-01-09   作者: 记者 杨光洪 余天英 通讯员 刘勇 杨光红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这是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2023年12月31日,在麻江县金竹街道后坝移民搬迁安置点的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门前,几名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姑娘,围拢在公司董事长刘海峰身边,听他将公司的发展历程一一道来。

姑娘们听得聚精会神,眼里不时闪烁出亮光。刘海峰介绍得详尽细致,看着这些年轻的脸庞,眼里也溢动着亮光,那是一种充满希望的亮光。

公司这么快又扩员了,有点超乎刘海峰的预料。回想起创业之初的艰难,对比公司当下呈现出来的勃勃生机,他坦言,仿佛做梦一般。公司这么快又有新生力量加入,似乎又在情理之中。用他的话说,“我总坚信,在这里迟早能干出点事来。”

从“山外”到“山里”

2014年,彼时的刘海峰,还在浙江一家大型卖场负责工艺品采购销售工作。客户里常有求购苗绣蜡染产品的找到刘海峰,但他却因“存货甚少”,很是苦恼,常常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这促使他不得不外出寻找供应商。

“一提民族刺绣蜡染,就想到贵州来了。一来就到凯里、安顺等地考察了一周,却没有找到合适的企业。”谈起首次来贵州考察的情景,刘海峰用“失望而归”四字来形容。

虽然首次考察不理想,但刘海峰仍心心念念。2018年,他再次来到贵州,十多天里,走访了很多乡村和作坊,但遗憾的是,依然没找到心仪的合作方。

“在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手工技艺精湛的贵州,却没找到适口对需的理想产品。这说明什么呢?恰恰说明市场大有可为。”从“山外”到“山里”的两次“抱憾”之旅,不但没有动摇刘海峰的信心,反而催生出他到贵州创业的想法。

也是在2018年,刘海峰遇到了来自上海的刘天宇。

2018年12月13日至14日,“非遗创新设计论坛——2018多彩贵州传统工艺振兴对话(七)”在黔东南州举行。

“我们就是在这个论坛上认识的。他早有这个想法,我当时也很想到这里做点事。可以说,我俩就是不谋而合。”刘海峰谈起与刘天宇相识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就这样,两名“山外客”、“门外汉”,一拍即合,说干就干,真到贵州创起业来。

从“逐梦”到“圆梦”

“我们确实都是‘门外汉’,真要自己上手去做这个,还真就一窍不通。加上创业不久,又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别提有多艰难。”在刘海峰这段深刻的记忆里,公司起初只有5人,公司车间还是在当时的凯里经济开发区文创产业园,租借一家企业的闲置厂房作为起步。

对此,作为创业肇始参与者的龙昌丽深有体会:“起初确实太艰辛了。我们当时吃住都在园区,因为疫情,又是冬天,厂房的门破损了我们没钱修,那寒风直灌。为了省钱,我们要么吃泡面,要么就油烫白菜吃,有时候水管被冻得出不了水,我们就先拿热水把冻住的水龙头化开。一个寒冬下来,我的一双手全长满了冻疮,但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们成功了……”

成功,比想象的艰难;成功,却又比预料中来得快。

“三年前,我们都不是特别会刺绣,设计也单一,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次累了,我都想过放弃,但每一次刘总他们总是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咱们再坚持坚持!’真想不到,三年,我们只用了三年,就把公司做到了现在这个局面。我自己更是从一个什么都不太懂的大学毕业生,当上了公司的生产厂长。

有时候想想,就像做梦一样,感觉一切都来得太快了。”龙昌丽说,如今公司不仅有大学生绣娘,还有社区绣娘和乡村绣娘,个个都是好绣工,制作出来的文创产品备受顾客青睐。

麻江县宣威镇卡乌村绣娘文光英,是一名“85后”,也是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联结的一个乡村工坊的负责人:“我们这个工坊,从去年开始制作生产,目前解决了村里十几个绣娘的就业,大家现在白天干农活,晚上做手工,每个月最少也有两千多元补贴家用。”

文光英所负责的乡村工坊,只是公司联结的23个乡村工坊之一。目前公司已由创业之初的5人,发展至拥有正式职工100余人,产业覆盖到周边6个县市,带动1800余名绣娘就业增收。

2023年10月20日至23日,第31届中国(深圳)国际礼品工艺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在深圳举办,刘海峰与团队带着公司300多款新品参展。

“那几天,我们的展馆从早到晚都是水泄不通,每天都是如此。我微信加了3000多个,名片发了4000多张,不少人成了我们产品的消费者、成了我们的合作商。”刘海峰说,“那次展会,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给参观人流,展馆里的桌子、椅子几乎都撤掉了,真想不到公司的产品能得到大家这样的肯定。”

对公司这样的发展速度,很多同行都表示惊叹。但刘海峰却有更远的考虑:“我们现在只是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大家还需要继续努力,公司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从而带动更多人共享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工艺深度融合带来的红利,让大家有更多的收入,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曾几何时,人们总是争相奔向沿海地区就业创业,而现在,刘海峰等人却用实际行动证明,正有越来越多的“山外人”奔向“山里”,寻找希望,追逐光亮。

“山里”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山里”,这里希望和光亮并存。只要大家共同掘出希望、放出光亮,定能绘出人间美丽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