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忙着育苗。
冬日清晨,风中透着阵阵寒意。在剑河县岑松镇巫门村黄精育苗基地,近百名工人正在分工协作,翻地、打窝、种苗、覆土、盖松叶……黄精育苗各道工序有条不紊。一派热火朝天的“冬忙”景象背后,是主题教育“干”字当头结出的硕果。
黄精作为剑河县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品种之一,目前全县已累计种植7000多亩,随着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和各乡镇的黄精陆续产出,对于黄精种苗的需求也在持续加大。
然而一直以来,该县黄精种植大多依赖省外进苗,采购及运输成本都是不小的支出,还会因外地药苗无法完全适应剑河的气候,出现黄精长势不佳、质量低于预期值等现象。要想真正从源头上突破规模发展种植的种苗供应瓶颈,实现种苗自给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谋在高处,干在实处。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剑河县严格落实“重实践”要求,充分调查研究,盘活闲置资源,从前端育苗开始,延链补链,通过建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黄精育苗基地,减少产业成本投入,达到降本目标,也为全县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种源。
“每株苗节约了0.5元!”剑河县新盛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三辉扳起指头算了一笔账,直接采购外面的苗一株需要1.5至1.8元,除去育苗成本,县内自己育苗一株价格是1元左右,基地预计每年可产苗600万株,可节约购苗成本300余万元。
优质种苗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根本。为确保种苗质量,基地引进标准化、专业化育苗方式,技术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严把选地种植、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
考虑到黄精种苗生长周期长,为满足县内2024年黄精项目用苗,该基地选用黄精种子催芽两年苗开始种植,实现尽快产出三年黄精幼苗、出棚进行移栽的目的,大大缩短了育苗周期,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同时,黄精育苗基地的发展,不仅让巫门村的这片荒地重获新生,也给当地不少村民带来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巫门村村民王正翁笑着说:“家就住在附近,几分钟就能到基地,活路也好做,大家都蛮有干劲的,学会了技术,以后自己也想发展种植这种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