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距离凯里市文化旅游局一步之遥的苗侗风情园的凯里绣里淘非遗集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非遗集市开市后,一个个摊点就地铺开,绣娘们带来银饰、蜡染、服饰、老绣片等琳琅满目的民族手工艺品进行销售。绣娘们刺绣的刺绣,直播的直播,忙得不亦乐乎。凯里绣里淘非遗集市于开市以来,汇集了云南、广西、湖南、贵州等地468户商家,吸引了来自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外游客,以及来自吉林、陕西、北京、广东等地的国内游客共计8万多人次。截至2023年12月10日,凯里绣里淘非遗集市成交额已突破千万元。
我州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存核心地、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等诸多美誉,文化遗产及生态环境丰饶。
据悉,我州现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3处(侗族大歌),国家级非遗56项78处,位居全国同级地州市首位,省级非遗218项307处,居全省第一,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48人、省级170人、州级394人、县市级4013人;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群16个;有非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级3处、省级23处、州级26处、县级119处,并公布认定94处州级非遗传习中心(展示馆、基地)、85处非遗保护传承教育示范基地。
我州牢牢守住生态和民族文化两条底线,以深入推进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创新“展示+直播+集市”销售模式,形成了以刺绣、银饰、蜡染、竹编等为代表的民族工艺品产业体系。
2023年,台江“村BA”、榕江“村超”火爆出圈,全网浏览量超过400亿次。“村BA”“村超”已涌现260多个非遗精品节目,3万多人次的群众啦啦队现场参加“非遗秀”,带动台江县、榕江县50余家非遗企业、工坊、合作社,销售非遗文创系列产品超过2000万元。
为充分吸收“村BA”“村超”的巨大流量,我州先后推出“中国乡村旅游1号公路”“黔东南多彩民族文化研学之旅”等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将非遗与体育、非遗与旅游结合,促进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1-11月,全州共接待游客7486.37万人次,同比增长25.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4.58亿元,同比增长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