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女工在赶制订单。
近年来,丹寨县聚焦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就业增收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目标,确保群众住得稳、过得好,让“新居民”乐享“新生活”。
在位于丹寨县金泉街道的丹寨县卡登第八箱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外贸订单,搬迁户邹昭凤正在娴熟地缝制拉链。
今年32岁的邹昭凤是金扬社区的一名居民,2020年,从龙泉镇高排村搬迁到该社区后,为照顾子女上学,她放弃了外出务工,但家庭的日常开销成了她面临的难题。
“我们刚搬过来的时候,不适应,也不习惯。小孩读书,日常开销挺大,家里只靠丈夫在外面打工,生活还是比较困难,我就想着在附近找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邹昭凤说。
为了帮助邹昭凤找到一个合适的就业岗位,破解就业难题,丹寨县金泉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其家中,与她促膝长谈,在了解其就业意向后,推荐她到就业帮扶车间上班,就近就地长期就业,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现在工作熟练以后,感觉越来越轻松。对我们‘宝妈’来说,在家门口有个稳定的工作,照顾孩子和家庭都十分方便。”邹昭凤对现在的工作生活非常满意。
在金泉街道,像邹昭凤这样的人员并非个例。作为全县最大的易地移民安置点,五年来,金泉街道共搬迁2860户11842人,搬迁人口占全县搬迁总人数的93.7%。为了打造家门口的“就业加油站”,该街道通过建立社区搬迁人口动态管理和企业商铺用工需求台账,实现搬迁群众就业需要和工作岗位精准对接。
“社区提供我们这个岗位,让我们既能赚钱又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社区居民雷小花表示,在厂里上了两年的班,工作待遇都很不错,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此外,为精准落实保障性就业,该街道还结合社区公共服务需求,持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劳动力薄弱等就业困难家庭实行重点兜底保障,提供社区保洁员、信息员、水电巡查员等公益性岗位,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每家都有一个就业岗位”。目前,金泉街道共计解决就业困难人群就业318人,实现人均月增收1700元以上。
“我们也来这里住得五六年了,感觉很幸福,来这里找工作也方便,收入比在老家多些,买东西也方便。”社区居民吴汗春告诉笔者。
今年以来,金泉街道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有利优势,积极引进简单易学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帮扶车间,有针对性地推荐和引导易地搬迁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加大就业帮扶车间扶持力度,提高帮扶车间吸纳就业积极性,鼓励引导易地搬迁劳动力到帮扶车间就业。目前,共计引进帮扶车间14家,吸纳稳定就业人员714人,开展线下搬迁社区专场招聘会6场次,安置点商业门面盘活使用率为81.44%。
“为鼓励就业帮扶车间吸纳易地搬迁劳动力,我们对引进的企业实行门面租金‘三减两免’、车间用工培训服务,符合条件的帮扶车间,我们会给予一次性补贴等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吸引不同行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多举措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易地搬迁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金泉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信息员蒋艳介绍说。
目前,该街道搬迁劳动力家庭已就业2713户6251人,就业率95.99%,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目标,搬迁群众收入持续增长。
“下一步,金泉街道将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强化推进,在监测帮扶、就业增收、社区治理、产业发展、服务提质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金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莫永胜说。
截至目前,全县3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全县搬迁家庭3000户12677人,搬迁劳动力家庭达2852户6889人,已就业2852户6611人。
从农村到城镇,从下田到上班,从农民到市民,数以万计的搬迁群众“搬”来了好日子,“搬”进了幸福里,真正实现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