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走进天柱县油茶林里,油茶花竞相绽放,一簇簇、一团团,连绵起伏的油茶林俨然化作雪白的花海,清香四溢。基地里,游客穿行其间休闲赏花游玩,村民挎着竹篓捡茶籽。在天柱县贵州恒生源公司的晒场上,百余人在分选油茶果,公司生产车间加工生产如火如荼,一瓶瓶山茶油灌装下线,供应市场。
天柱的油茶产业仅仅是黔东南州壮大油茶产业助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黔东南州坚持党建引领,强力助推油茶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有效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州油茶种植面积达166万亩(1亩=0.0667公顷),经营主体达17万余个,全产业链产值达20余亿元。
强化州县联动,着力优化发展布局。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州、县两级林下经济和特色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州、县两级联议机制,形成州县协同联动推进林下经济和油茶产业发展的格局。同时,制定《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全州油茶产业发展目标,重点打造锦屏、黎平、天柱、从江等8个油茶产业县。自2020年起,州级财政每年统筹落实1000万元,用于奖补在林下经济和油茶产业发展中成效明显的市场经营主体,全力推动林下经济和油茶产业发展。
强化要素保障,着力破解发展瓶颈。用好用活政策,积极申报中央和省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整合石漠化治理、东西部协作等各类资金,全力支持林下经济和油茶产业发展。利用国储林项目资金新建油茶基地5.32万亩、低改8.5万亩、抚育1.97万亩,今年全州落实油茶建设用地12.5万亩。
不仅如此,黔东南州进一步加强油茶产业的科技支撑,整合州直林业系统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组成专家组,每月深入各县(市)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项目谋划等服务。加强与中林科院亚林所、贵州大学、省林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构建了“专家+基地”技术支撑模式,形成了“一企一顾问”“一基地一专家”的服务机制。加快油茶良种基地建设,严把种苗质量关,做到苗木“四定三清楚”。全州油茶育苗企业26家,育苗面积920亩,年培育油茶优良无性系嫁接容器苗3500万株,年出圃两年生以上油茶优质苗1800万株,为全州油茶建设用苗提供了保障。
强化示范引领,着力提升基地质量。大力建设集中连片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引导经营主体利用油茶林下套种中药材、矮秆作物等,发展“国储林+林下经济”和“油茶产业+林下经济”等模式,实现林下经济和油茶基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目前,全州已建成和在建百亩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258个,成功创建国家级林下示范基地8个,新增种植、养殖、采集加工等示范基地10个,建设300亩以上复合型油茶示范基地17个,相对集中连片5000亩以上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1个。
强化主体培育,着力推动融合发展。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个行业领军型企业、一条完整的产业供应链”的发展思路,通过培育壮大一批、招商引进一批等方式,先后引进和培育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林下经济和油茶加工企业101家,现已培育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7家。全州油茶产业及林下经济产业链条由初级加工向医药、食品、日用品等多个领域的延伸产品开发,精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逐步提高,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正逐步形成。2023年以来,全州加工茶油0.56万吨,加工林下经济产品4.5万吨。同时,全力打响“苗侗山珍”公用品牌,全州已注册茶油商标13个,“锦屏茶油”“天柱茶油”“黎平茶油”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锦屏茶油”获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强化利益联结,着力助推群众增收。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乡级合作社联社+村级合作社+片区农户”等新型经营模式,通过“反租倒包”“家庭式整村推进”等方式引导农户积极参与林下经济和油茶产业发展,让农户通过林地流转、资源入股、劳务收入、效益分红等方式增收致富,实现“利益有联结、管护有保障、技术有提升、收入有提高、产业有发展”。截至目前,油茶全产业链有效带动农户1.57万户4.72万人增收,林下经济带动38.79万户93.29万人增收,人均增收1329元。
下一步,黔东南州将以打造“黎从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全力建设面向大湾区的生态农林产品基地,坚定不移地把林下经济和油茶产业培育成为推动全州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