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麻江县:党建赋能“绣”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发布时间: 2023-12-11   作者: 通讯员 张玲 赵龙才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近年来,麻江县以党建带动非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通过强人才、带就业、育品牌等方式,为传统非遗文化产业赋能增彩。

搭平台,赋能人才“全”培育。贵州绣娘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牵线搭桥与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艺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贵州绣娘订单班”,探索出一条“专家团队领导,协助大学在校生培养,大学毕业生与实习生负责设计与管理,培训带动乡村妇女就业”的成功之路。

“目前公司设计师有30余名,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占公司职工的三分之一。”贵州绣娘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海峰说:“今年带动60名毕业大学生就业。”

同时,通过采取“党支部+企业+工坊+农户”人才孵化模式,以锦绣计划、双培行动为抓手,组织各村开展“订单式”培训。

近年,麻江县坚持“党建引领非遗传承”思路,建立“双向培养”机制,将非遗艺人纳入党组织视野,优先培养为党员,目前已培养发展党员7名,培养非遗传承人60余人,建立村级工坊15个,开展技能培训25期,累计传授就业技能2600余人次,带动千余名村寨妇女就业增收。

聚合力,联动搬迁“稳”就业。麻江县通过在移民搬迁安置小区设置刺绣工坊,采用“社区党支部+公司+工坊+绣娘”模式,盘活闲置低效店面2000余平方米,建成生产及配套中心1个,非遗研学及非遗产业孵化中心1个,为移民搬迁户稳定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嗒嗒嗒……”伴随一阵密集的缝纫机声音,位于金竹街道官井湖社区的麻江县绣娘文化有限公司里70多名绣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厂长龙昌丽快步穿梭各个车间,不断调度车缝、充棉、包装发货等各项工作。“忙得像陀螺似的……”龙昌丽擦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

“一个月能挣2500多元,还能照顾家庭,很满意!”搬迁户杨荣菊是2017年搬迁到社区,为了照顾两个小孩读书,无法外出务工,2021年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技能培训,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已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绣娘”。

“像这样的绣娘有80多名,经过简单的培训,把原材料带回家制作,用刺绣成品来结算工资。”官井湖社区党支部书记黄民庆说。

目前,通过刺绣产业,直接带动1800余名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元,有力帮助农村妇女拓展增收渠道。

育品牌,文旅融合“新”提升。扩展销路,让非遗文创产品走进市场。公司自主研发生产民族手工艺文创旅游商品,在麻江开设16家工坊,自主开发文创产品1500余款,产品远销江苏、上海、浙江、西藏等省份。2023年4月,公司在中国进出口交易会(广交会)上首批签订出口订单金额约37万美元,年产值超过700万元。

“这一针靠外一点,贴边走线,落针到这个位置,这样好看多了。”厂长龙昌丽正在手把手教杨邦莲绣枝叶。衣服、挂件、包包、帽子……一件件独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文创产品新鲜出炉。

近年来,麻江县通过“党建+非遗工坊+合作社”模式,先后培育“正秀洗发水”“牛丫山茶”“苗吴记酸汤”等一批极具代表性的非遗品牌,打造以麻江县非遗创意工坊为核心的文创基地和旅游商品街区,将非遗与旅游景区、研学游等融合,助力民族文化焕发生机,积极推动麻江民族手工艺文创产业发展,扩大文创产品影响力,实现双促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