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新闻网讯 近日,在剑河县岑松镇温泉村的“剑河县司法碳汇助推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三名村委会代表,从县领导手中接过面额共计137168.56元的“剑河县林业碳汇认购案件分红支票”,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没想到我们当年种下的树木,现在在不砍伐的情况下,也能变现,真是太好了。”来自剑河县久仰镇久吉村的副支书余建华高兴地说道。这是剑河县实施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生动缩影。
剑河县在“生态脱贫”之后,极探索林业碳汇开发工作,去年黔东南州首张面额为1700万元的碳票在剑河县发行,这张碳票涉及林地面积共计38520亩,监测期为20年,监测期碳减排量达610620吨。这张“碳票”是经第三方机构监测核算、专家审查、林业和相关部门审定,最终制发出来的,是一个具有收益权的凭证,也被赋予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等权能。真正把“空气”变成可交易、可收储、可贷款的“真金白银”。青山、林海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矿产”富集地, 如今种绿、护绿、养绿已经成了群众的自觉。
“碳票是碳汇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有价证券,完全符合碳票管理办法和碳汇管理办法和方法学的规定,是合格的,有法定的依据。”剑河县林业局副局长杨希平表示,列入碳汇的林地,要维护其20年期限内不发生森林火灾,不发生盗伐、滥伐等破坏林地、林木的行为,而且要把林子培育得更好,减排量达到更大,经济价值更高。
据了解,剑河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地总面积为243.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42%,是全国28个重点集体林区和贵州省10个重点林区县之一。经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发展,形成了林药、林菌、林蜂、林木加工为一体的林业产业链条。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剑河县积极探索林业碳汇工作,已完成第一期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并于2021年被评为贵州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县,正在积极开展林业碳汇交易申报,力争破解“林业大县、财政穷县”困境。该县建立碳汇工作组织领导,并明确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剑河县还“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碳汇造林,一手抓资源管理,坚决遏制碳汇造林后集体林地的非法垦荒、流失和转让。坚决打击乱占林地、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剑河碳汇项目作为全国首个社会造林(林农造林)类的林业碳汇项目,也是全国首个“碳汇扶贫”类的碳减排项目。
剑河县还逐步建立起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高质量管理机制,创新实施贵州省首例以碳汇补偿方式结案的检察公益诉讼,创新林业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全省首个“碳汇与司法办案实践教育基地”等,持续释放碳汇红利。
为了护好青山绿水,剑河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扎实开展“清四乱”。持续抓好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颁布全州第一张林业碳票,在清水江流域建立全省首个生态修复基地和“碳汇与司法办案实践教育基地”,绿色一直是该县追求的底色,该县在城镇建设中也特别注重绿色发展,以打造极具苗侗特色山水园林县城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四改”,推动城镇经济发展和品质大提升。加快城镇修复,实施城镇添绿增彩工程,力争城镇绿化率达38.5%,努力让群众开窗见绿、出门见园、移步见景。
为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剑河县还持续发展林下经济,今年计划完成国储林建设5.3万亩以上,营造林2.56万亩以上,油茶造林0.56万亩以上。积极打造以林木、林药、林产、林化为支撑的绿色金融产品,实现资源、资本和资金的有效转化,更好服务于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
在良好生态的加持下,剑河县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3年保持在99.5%以上,清水江出境断面及地表水连续6年保持在Ⅲ类水质标准以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0年保持在100%。让绿色生态成为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