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新闻网讯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丹寨县早早地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拨丰收。每天清晨,龙泉镇马寨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忙着采摘新鲜的菜薹,分拣、打包,以最快的速度发往贵阳、凯里等地。
“今年蓝莓蔬菜套种200亩,蓝莓产量有5吨,蔬菜产量有200吨,年产值180万元,周边村民30多人在这里就业。”基地负责人杨昌前说,下一步他打算带领村民套种中药材,加强拓展销售渠道,让套种效益更加凸显,产业越来越旺,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甜。
近年来,丹寨县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主引擎。今年,该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庭院经济、“旅游+”“生态+”等新业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丰硕小果园”“漂亮小花园”……近日,笔者走进金泉街道老八寨村,公路两旁文化墙上,喜获丰收图、乡村振兴图、民族团结图跃入眼帘,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一个个由木栅栏围起来的小院子,通过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向过路行人宣传文明乡风。
“现在村里环境大变样,家家户户有卫生厕所,门口路边都有垃圾桶,每天有人上门收垃圾,路灯亮堂堂的,大家早晚散步也有了去处。”负责村里道路卫生的村民吴义芬说。
近年来,丹寨县将乡村庭院美化工作作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通过“规划先导、政府引导、群众主导、长效督导”营造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庭院美化近2000户,广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冬日傍晚,夕阳西下,兴仁镇摆泥村的乡村广场开始热闹起来。伴着欢快节奏,村舞蹈队的大姐们跳起了广场舞。
“以前,我晚上就在家里看电视,也没什么活动。现在村里组织了舞蹈队,傍晚可以来广场跳跳舞,锻炼锻炼身体。”51岁的村民张品燕说。
乡村振兴,在强调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不能忽视乡村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丹寨县积极探索创新“党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移风易俗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潘万年表示,将不断抓实抓细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治理,用“干”彰显本色,用“实”擦亮底色,真正实现农村环境旧貌换新颜,全面打造和谐稳定、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生态宜居底色。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