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麻江县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打好特色牌,发展潜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麻江县贤昌镇素有“中国红蒜之乡”“中国锌硒米”之乡的美称,这里气候温和,光照适宜,再加上土壤富含锌、硒、钙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因此,种植出来的水稻和红蒜营养价值非常高。
这两天,新场村种植的红蒜迎来返青生长期,为了保证大蒜能够顺利抽薹、结蒜,种了30年红蒜的蒜农李发玖正在自家田地里追施返青肥。
“这蒜薹已经打钩,只能摘成三片叶,如果摘到四片叶,就影响收获,收益就不成,就不饱满。”贤昌镇新场村红蒜种植大户李发玖说。
要想红蒜卖得俏,就要在“品”上下足功夫,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好品牌,所以选种也非常关键。
“选种的第一个,我们是要皮最红的,瓣数最低达到8瓣,没到8瓣都不要,我们种苗都是这样产生。”对于选种,李发玖也是很有经验。
此外,麻江县还通过持续加大农田水利、仓储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部门还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田间生产和肥水管理培训,对于接下来的蒜苗、蒜薹销售,李发玖也是信心十足。
新场村除了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还大力发展蓝莓、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加速乡村振兴步伐。
今年60岁的金启彬,是土生土长的新场人,以前一直在外做泥水工,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在丹寨接触到食用菌栽培,通过在当地务工和多方培训,他发现自己的家乡更适宜发展食用菌种植,于是他于2022年回乡种植小香菌。
“种植小香菌方便,只淋点水,大了就可以拿去卖,其实种这个菌真的比种菜都得钱。”食用菌种植户金启彬说。
除了种植食用菌,金启彬还种植有100余亩的蓝莓,采收完食用菌,他还可以将废弃的菌棒和木材等边角料,经过粉碎、发酵等程序后,变成了生物质有机肥,用它来给蓝莓施肥,改善食用菌菌棒的综合利用率,节约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变废为宝。
“我们新场村种植蓝莓1100亩,种植有锌硒米2000亩左右,油菜有1600亩,红蒜有580亩,去年我们农户增收大概人均10000元左右。”贤昌镇党支部副书记宋林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