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村的羊肚菌长势非常喜人,今年我们继续进行‘稻菌’轮作,把羊肚菌种植规模扩大到700亩(1亩=0.0667公顷),争取收入翻一番。”近日,在天柱县蓝田镇东风村村委会,乡村振兴服务站站长潘易君向大家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作为贵州省的农业大县,天柱县118个村大多以水稻种植等传统农业为主。依山傍水的村寨、纵横交错的农田,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第一线,更是乡村振兴的最前沿。但一些村存在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乡村振兴任务重、基层治理任务重等问题,为此天柱县在蓝田镇东风村、渡马镇共和村、坌处镇三门塘村等8个试点村设立村级乡村振兴服务站,选派16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站长和副站长,帮助这些村解难事谋发展,以期达到“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协同共振兴”良好效果。
去年5月,在县委组织部工作的潘易君积极请命,上任乡村振兴服务站站长,他在熟悉村情时,听到村民抱怨:“寨上的串户路卫生太差了,让人无从下脚。”这让潘易君下定决心“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从村容村貌整治入手开展工作。
路面硬化,流域整治,污水处理,庭院美化,不到半年时间,东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走进东风村,村道宽阔,寨门瑰丽,产业蓬勃,民居错落有致,农家院落干净整洁。
“现在家家户户门口围起了小花园,村里的环境也干净整洁,感觉就像住在公园里一样。”76岁的村民杨通斌目睹村里发生的变化,由衷地感慨道。
为调动村民参与村级治理的积极性,潘易君在东风村推行积分管理制,利用村集体经济收益创建东风村乡风文明超市,鼓励群众自发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等行动赚取积分兑换物品,所获积分还将与先进示范对象评比、年终集体经济分红挂钩,不仅让村民得到了实惠,也唤醒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文明“分值”更有价值。
让村民增收致富,潘易君认为特色种植是条新路子。根据市场需求,东风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定“稻+羊肚菌”轮作为主导产业,构建村企合作新模式,投入200万元与龙头企业合作种植435亩羊肚菌,村里负责土地流转、投入资金、应急抢险,公司负责种植、回收、加工、销售,预计利润达500万元,带动群众就业300余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万元以上,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我们按照‘乡村振兴服务站+五大振兴先锋队+乡村振兴寨管委’的组织构架,把村‘两委’成员、服务站成员、驻村工作队员进行科学精准分工,形成合力突破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等重点难点工作,确保打通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天柱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该县8个试点村签约引进项目12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3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超过2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