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朋友好,我是榕江县忠诚镇乐乡村的支书,我叫龙跃波,欢迎大家到我们乐乡走一走,我们村现在因为‘村超’有了特别大的变化。”拉开凳子,坐下,自来熟的龙跃波来到“村超”媒体接待处,在众多媒体等待2024贵州“村超”预选赛开幕的间隙,热络地打开了话匣子。
穿着朴实,言语实诚,差不多半小时的时间里,龙跃波说了很多,可是让记者印象最深的却是两句话——“今天都开赛了,我们村的球员才刚凑齐”和“我想让回家过年的乐乡人看到现在的家乡后留下来。”
于是,我们决定春节期间到乐乡去看看。
记者一行来到乐乡村村口,发现这里的油菜花已竞相开放,俗话说“人勤春来早”,乐乡村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
稍等片刻,只见一辆白色的观光车朝记者驶来,定睛一看,开车的人正是村支书龙跃波。“记者朋友,你们可算是来了!这是我为今年的‘村超’游客准备的观光车,刚买的,你们算是第一批乘客。快上车,我带你们在村里转转!”
在闲聊中,记者才知道,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硕士研究生,龙跃波在2023年7月舍弃了外面的工作,回到乐乡担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在这里开始了他和家乡的“振兴梦”。
“我们村自2021年7月被纳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以来,在村容寨貌方面做了很多提升,打造了很多研学基地,比如眼前的这栋取名‘80年代’的木屋。”龙跃波说:“这里原本是栋老屋,经过改造后,再次呈现还原我们那个年代的成长环境。同时,我也想通过这样的环境勾起大家内心深处的回忆和乡愁、情怀,吸引他们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80年代”也是沟通交流的话事屋,刚到这里不久,就有两个年轻人找到了龙跃波,他们要一起商量出第二天晚上代表村里出战“村超”预选赛比赛的人选。
今年的“村超”预选赛每支球队允许引入5名非榕江籍球员,而乐乡村球队因人数不够请了外援。龙跃波告诉记者,无论是村外的比拼,还是村里的发展,缺人、缺自己人,这是如今龙跃波正面临着的问题,也是正发力解决的方向。趁着春节大家都在,龙跃波特地邀了几名在外成功创业的村民来到“80年代”,想要劝说他们回村发展。一番谈心和商量后,大家也有了大致的意向,这也让龙跃波放下了心。
“我以前在外面当厨师,支书跟我说我家那里可以做餐饮,现在村里变化很大,有很多游客过来玩,所以我有信心把我们乐乡的美食做好,让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乐乡村村民石宇昌信心满满地说。
村民石声福如今在榕江县城开着一家民族服装店,深受游客的欢迎。在经过村支书的分析后,今年也决定在村里设立一个分店,“一直都有回来发展的想法,现在时机正好,我们要抓住机遇,也希望在做好自己小生意的同时,能丰富和提升游客在我们村里的旅游体验。”石声福说。
在“80年代”对面,同样是一间由老屋改造而成的公共区域,叫“乐众坊”。工坊里艺术氛围满满,摆放着十多种“村超”文创产品,受到大家喜爱的“村超”吉祥物“村超牛”就生产于此。“乐众坊是展示我们本民族文化的窗口,也是重要的生产基地。我们全村有78名绣娘,最大的80多岁,去年‘村超’期间绣娘们集中在这里,和设计师一起生产制作了许多‘村超’文创产品。”龙跃波说:“我们会拿到‘村超’赛场去卖,也有很多订单主动找到村里来。我觉得,这不仅是大家自我价值的体现,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村超”火了以后,给距离“村超”足球场仅14公里的乐乡村带来了许多变化和机遇,直接影响带动了村里的非遗文创、民宿、研学等产业。在乐乡,有二十余栋老屋,经过村里和相关机构的帮助和改造,有的变成了民宿,有的成为公共活动空间。据了解,目前乐乡村已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建成鱼工坊、木工坊、豆腐工坊、酒坊等9个非遗体验工坊和多家民宿,通过原生态食材、手工艺品加工赋值各类初级农产品,就地解决农产品加工难、销售难以及群众就业难等问题。
村民唐思艳是四川嫁到乐乡的媳妇,之前在浙江打工,三年前选择返乡发展,如今在乐乡经营着由自家老屋改造成的民宿,去年“村超”期间爆满的生意让她对今年充满信心。
选择留在乐乡发展的还有侗族女孩杨想妮,今年27岁的她负责乐乡村里“行知新学堂”的授课工作,平日里除了为游客提供民俗文化研学体验项目,还会在周末公益教授乐乡的孩子们学唱侗歌,她认为,民族文化需要代代传承,更需要年轻人回到成长的“土壤”里去,才能更好地扎根。
“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政策和‘村超’的机遇下,改造过的老房子有了新活力,返乡的念乡人也有了新盼头。现在回到村里可以做民宿、做研学,可以为村里的集体项目做服务。目前来看,这个舞台会越走越大,空间也会越走越深。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回来,参与到家乡建设,毕竟乐于此,方为乡。”龙跃波说,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回归家乡,振兴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