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师傅,我们寨子可以来取芦笙了吗?”“梁师傅,我们的50把芦笙春节可以做好吗?”“梁师傅,可不可以再加100把订单?”……
龙年春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贯洞镇今影侗寨,“芦笙兄弟”梁光进、梁光林格外忙碌。他们每天加班加点制作芦笙,一到晚上催单、订单电话打来,兄弟二人忙得团团转。
梁氏兄弟制作芦笙的地方依山傍水,这是一个家庭式作坊。小院里堆满了竹子、杉木等制作芦笙的原材料,楼房的一层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芦笙产品,墙壁上挂满了来自广西、湖南、贵州等地苗寨、侗寨送来的锦旗。
2023年11月13日,在贵州省从江县贯洞镇今影侗寨拍摄的芦笙产品。(吴德军 摄)
“这些年做芦笙出了名,主要是大家信任。芦笙爱好者拿我们的芦笙去参加各种比赛,得了奖就送锦旗过来,称呼我们兄弟二人‘梁师傅’。”哥哥梁光进指着满墙锦旗向记者介绍。
这几天,来自广西的200多把芦笙订单让他们忙得不亦乐乎。弟弟梁光林边制作芦笙边感慨,订单“唰唰唰”飞来当然是好事,但是确实做不出来,心里还真有些苦恼。不过,只要接了单,就要确保质量,这是他们芦笙世家所坚守的品质传承。
今影侗寨是闻名遐迩的“芦笙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能工巧匠,他们的芦笙在贵州、广西、湖南一带侗族村寨、苗族村寨极受欢迎,以至于有的芦笙爱好者驾车一天也要到这里来购买。梁氏兄弟制作的芦笙由于品质好,近年来登门求购的人越来越多,这几年规模也不断做大。
2023年,“芦笙兄弟”带着8名技术工人,一共生产了1200余把芦笙。这些芦笙单价在400元至500元之间,成本投入大约15万元,主要包含铜片、竹子、杉木和人工,其中人工投入占大头。
芦笙是一种簧管乐器,制作过程有二三十道手续,其中对铜片(用于制作发声簧片)的打磨极为讲究。梁氏兄弟的芦笙之所以出名,关键就在于他们对发声簧片的造型、厚薄等有很深的造诣。
2023年11月13日,梁光进在检查打磨的簧片。新华社发(吴德军 摄)
年近半百的梁光进,过去长期在广东务工。2012年开始,他决定回到老家,跟着父亲梁松光、弟弟梁光林继续传承芦笙制作技艺。他的父亲名气很大,年轻时,很多村寨轮流请他到家里制作芦笙。如今,76岁的梁松光因为听力下降等身体方面原因,已经很难亲手制作。
看着两个儿子把芦笙制作技艺传承得如火如荼,梁松光心里很得意。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吹芦笙,更期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会制作芦笙。
2023年11月13日,梁光林在试听芦笙管的音质。(吴德军 摄)
赶制订单的时候,“芦笙兄弟”有时会忙到半夜。梁光进说,累是必然的,但他们乐意接单,也会一如既往坚守品质之道,一方面可以解决十来户人的生计,另一方面还能不断传承民族古老文化。